在各地房价上涨趋势日益明显之际,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出台五条楼市调控政策,以试图遏制住即将失控的房价。可以说,此次“国五条”的绝大多数内容均在重申过往调控政策基调,大的亮点在于明确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国五条”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倪金节(财经作家)
在笔者看来,对于过去几年宏观调控实践总结出来的政策漏洞,此次“国五条”未能有效弥补。比如,“国五条”的条,即是关于如何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要求地方政府公布新建商品房的价格控制目标。这一政策本来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执行,但2012年被束之高阁。如今被重拾,依旧停留在2011年的旧水准上,依然没能把房价的调控成果,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
再比如,“国五条”的第二条,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核心的依然还是聚焦在严格执行限购令的方向上。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之前限购政策执行较为宽松的区域,或许在未来几个月限购确实会更为严厉。限购令执行近三年,给人印象深刻的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政策的执行,就会越来越被撕开各种口子——房叔房姐的层出不穷,不断佐证了限购令并没理论上的那么立竿见影。
对于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治本之策当然是信贷和税收政策。但在“国五条”中,仅有“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这句简练得需要揣测其背后深意的内容,提及了信贷政策。只有“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基本确认了今年房产税试点会继续扩大,至少,在一线城市和少数高房价的二三线城市,房产税的雷声会先行一步。
细究起来,大致可以认为此次调控,对市场的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过去十年,房地产市场基本年年调。据统计,十年来一共出台了近50个中央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率如此之多的调控,何以从未真正起过作用?其根源在于这些房地产调控并未触及支撑房价泡沫的本质因素:土地财政和货币超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国五条”并未引起市场各方多大的期待,也就在情理之中。
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要避免“误伤”
余丰慧(财经评论人士)
这几天市场传闻调控加码的消息不断,在这个当口,国务院出台了“国五条”,看来市场关于调控加码的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再次彰显了调控楼市的坚定决心。此前,关于房产税试点是否扩大范围争议很大。“国五条”明确房产税扩大试点使得这一政策有了一个清晰预期。那么,房产税试点范围如何扩大呢?征收对象如何确定?税率多高?都需要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来明确。
笔者认为,房产税扩大到哪个城市需要参考两点:一是房价涨幅是否过快,投机投资性需求是否旺盛;二是征收房产税的条件是否具备?包括房产登记系统是否联网、健全等。今年房产税试点扩围应该总结上海和重庆试点经验,采取“宽门槛、高税率”的思路。从地区上来说,今年至少应该扩到北京、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明年再考虑向其他省会城市扩围。
从征收对象上实行较为宽泛的原则,如果按照套数计算,应该从第三套以上住房开始征收房产税;如果按照人均居住面积计算,应该按照人均60平方米以上征收房产税。也就是说,房产税征收对象应该定位在大户型、多套房和别墅类住房上,大多数普通百姓不能成为房产税征收的对象。然后,实行较高的房产税税率,比如:年税率确定在5%以上。房产税既要起到抑制房价、完善税制的作用,更要避免误伤普通百姓。
房产税试点地区应该逐步完善行政手段的限购政策。“国五条”另一个亮点要求,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因此,房产税试点城市在限购政策上也应该适度调整,比如:将限购政策里的户籍限制条件予以取消等,限购政策主要体现在购买套数限制上,不应该存在户籍“歧视”。
调控不应压制合理需求和新房供应
谢逸枫(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楼市“国五条” 进一步释放“房产税扩容、限购令扩范、房贷从紧、限价上级”的调控加码预期警告,表明中央政府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意味着今后房地产调控进入常态化,将继续到2015年。
近期有传言一线城市二套房停贷,“消息”虽未经官方权威证实,但按以往经验与惯例,国务院已经发出第五次调控升级,需要细化政策,不会在短时间出台更严厉的第六轮房地产调控政策。而且,大部分城市成交量与房价处于合理区位,房价稳定,没有失控。
今年房地产调控依然保持“收紧与微调”并存局面,防止房价反弹,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稳定市场预期。未来房地产调控新政调整主要是执行原调控政策为主,适度调整房贷与限价政策,重启地方政府房价控制目标,强调地方调控收紧。但如果今年调控依然犯“压制需求与压低新房供应量”的错误,房价会越调越失控,后按都按不住。即便从控制房价的角度看,不应该打击合理需求与放缓预售证审批。按以往的调控经验,越不让买房,购房者越能想办法购买。如住宅土地与商品房供应量下降,肯定会加剧市场紧张情绪,继而可能间接推高房价预期。
笔者认为,2013年房价可能稳中有升,中央提出的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新增人口与人口红利,市场需求力旺盛。当前土地制度导致土地供应逐年负增长,加之货币不断超发,投资渠道缺乏。而收入翻倍与基础设施的增加,譬如25个城市新报地铁,必然支撑房价上涨。除非打破土地垄断,消灭土地财政,让土地私有化,房价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