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意义不容小觑,但住房信息联网政策却是知易行难,举步维艰。计划时间节点一再落空,不仅导致这一制度难以早日发挥作用,也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业内人士指出,住房信息联网在技术上没有问题,目前我国二级重点城市已全部实现与住建部技术性联网。只是各地数据仍处于“联而不通”的状态,只能查询本地信息,没有做到全国互通。究其原因,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才是卡住住房信息联网的症结所在。
对于地方政府和官员来说,住房信息联网触动了敏感的既得利益。一方面,政府担心,联网后有房一族无法在别的城市享受首套房优惠贷款及税收政策,异地炒房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影响到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同时,住房信息联网,无异于变相的官员财产申报,一些官员害怕,自己名下大量来源不明的房产因此曝光,成为一封自我举报信。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需要,一些部门和地方有意控制和拖延,或在上报信息时故意漏报瞒报,从而增加信息共享的难度。
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则担心住房信息联网是否会泄露隐私。毕竟,住房往往是一个家庭主要的财产,也是个人隐私重要的部分,一旦信息泄露,流入别有用心者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去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房婶”坐拥24套房产,就是当地房管系统工作人员违规查询并泄露了当事人的房产信息,导致其合法购房也被质疑。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不能只有时间表,更需要有路线图,给出清晰的实施路径。只有引入问责,厘清地方部门责任,完善制度,打消公众的焦虑,才能冲破重重利益羁绊,确保住房信息联网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