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房网
您当前位置:赤壁房网>赤壁楼市>楼市快讯

“习李”房地产调控思路:无为而治是表象

2014年03月12日 17:36     小编:     网易房产|0     点击:820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面对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对于中国改革进行了如是评论。

  这一对改革形势的高度概括可谓既准确而又精妙。对于中国新一轮的改革来讲,经济体制改革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房地产调控称得上是其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不过有意思的是,面对这块摆在眼前的硬骨头,从表面上来看,新一届政府似乎并没有要去“啃”的意思。这是因为不想去啃,还是它太难啃无法啃,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房地产行业从“鲜肉”变成“硬骨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08年的十几年中,房地产行业无疑是一块无比肥美的“鲜肉”。在这“黄金十年”里,房价每年成倍速上涨,迅速拉动了建筑、建材、家居、家电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在这段时间,房地产对于GDP的贡献巨大,迅速确立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正是因为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走上了上升通道。

  不过,“鲜肉”很快就被吃成了“骨头”。经历了疯狂式的上窜之后,全国房价已经涨至高位,如果对其不加控制,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那么将迅速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带来沉重的当头一棒,一系列产业会因此垮塌,从而造成经济“硬着陆”,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导致经济衰退,并形成另一波足以撼动全球的经济危机。

  另一方面,房价的“狂奔”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从数字上看,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在不断上升,然而背后显示出的问题是,普通百姓为获得房源所付出的的代价越来越高。商品房(资料、团购、论坛)制度出现后,得房渠道从原先的福利分房迅速向买房转换。大部分人意识到要买房的时候,房价已经涨到半辈子积蓄买一套房的程度。

  网易房产不久前曾报道,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中等收入水平的购房者如果要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买房,就算不吃不喝,也需要花费24.5年的水平。按此计算,在家庭成员生活正常、无重大疾病等条件下,目前买房也成了“一辈子的事”。

  在此形势下,房子成为了结婚的“门票”,成为了离婚的动因,成为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无论是未来经济形势的需要,还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和运行健康化势在必行,成了前一届政府的改革重点。

  多次调控屡屡落入“自我圈套”

  然而,一系列重量级调控重拳陆续出台后,房地产行业看似风声鹤唳,实则不为所动,房价仍在继续上涨,调控目标不尽如人意,调控因此被戏称为“空调”。

  这时,房地产的“硬骨头”特性充分体现了出来:显然,不可放任房价继续上涨,但如果打压房价,那么不但将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而且对社会稳定的效果仍然不可预测,因为这触及到了大量既得利益人,这其中不包含了部分贪官污吏,而且还有大量已经花费毕生积蓄买房的社会人群,这两年来一旦有楼盘降价,就会发生的“哄砸售楼处”事件便已将该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

  这也是原先房地产调控“越调越涨”的根本原因所在。市场上的交投双方正是看到了房价无法下跌的这一点,于是无论出台什么行政手段压制需求、控制供给,都不为所动。这些在楼市中混迹已久的业内人士很清楚这一点:针对楼市的任何行政手段都是无法长久的,出台政策其实并非预示着房地产的滑坡,反而象征着房地产将长久不衰。

  房地产调控落入了“不打自招”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自我圈套。

  中央“无为而治”意在“釜底抽薪”

  在这样的尴尬形势下,正值新一届政府跨马上台。很显然的是,新一届政府对待房地产这块“硬骨头”的策略显然要高明得多——牙齿啃不了,就用粉碎机碎了它。

  从表面上看,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似乎对房地产调控“视而不见”。这在去年第四季度召开的三中全会上便可见一斑。当时,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即“《公报》”)中,对于“房地产调控”只字未提。

  不仅如此,无论是习近平还是李克强都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到房地产调控问题,说得更多的则是保障房。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中央忽略了房地产的重要性,而恰恰相反,这一届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认识要更甚一筹。

  之所以不将房地产调控“孤立”,是因为中央已经完全将房地产作为经济体制中的一部分来看待。改革的真正标的,并不是房地产,而是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

  换言之,就是将原先政策制定的本末倒置进行“更正”。从“调房地产控经济”向“调经济控房地产”转变。

  不少经济学专家在分析了《公报》后一致表示,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房地产调控,但其中无论是着力稳增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都是对未来房地产制度的顶层设计指向。

  从具体措施上来看,“习李”的改革思路虽然没有一条是指向房地产,但却处处对房地产起到了“围攻”的效果。

  首先是税收改革。房地产税扩围、土地增值税征收趋紧、个税调整……这一系列举措都称得上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佳助手,只有调整了收入分配方式,才能使需要购房的群体具有足够的购买力。

  其次是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用地流转称得上是另一个“釜底抽薪”之举。房价上涨的根本问题是供需矛盾,只有放大土地供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问题。

  而在所有的改革措施中,为重磅的一条当属反腐倡廉。对此,万科公司创始人王石近日表示,反腐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大调控。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反腐倡廉称得上是一举多得之举,配合筹备中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但能够打击社会和党内的不正之风,还能对挤压房地产泡沫产生奇效,不失为对存量房的一种调控措施。而这种“调控”与之前其他措施相比,不存在“误伤”,无论从社会效应还是经济效应上来看,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此外,目前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也开始出现了风向标式的变化。去年年末,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通知》中不难发现,地方政府的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单纯的GDP考核转变为全面的、有侧重的考核。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而言,无疑房价调控目标也将被列入问责范围。

  虽然上述改革举措中,有一部分正都处于酝酿过程中,但至少在方向上是明智的和正确的,因此,笔者相信,这一措施对房地产健康运行所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和可见的。

  新一届政府看似不提调控,事实上内中暗藏玄机。事实上,不少开发企业都已经感受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行业压力空前。三中全会后,房地产“空军”普遍扩容。日前,就连“旁观者清”的地产大佬王石和一向“顽固”看好房地产的任志强都表示出今年楼市的不乐观前景。

    更多赤壁房产相关资讯敬请关注赤壁房网www.cbfw.cn)!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