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大街上过去都是男人穿短裤,现在已经变为女人穿短裤了。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只有楼市限购、限贷、政府垄断土地、没完没了的行政审批……
推荐阅读:发改委:一二线城市房价不会崩盘仍会继续上涨
近日有新闻称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供地创历史新高,大幅高于近五年同期水平。国土资源部相关人士表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作用下,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调控政策效应不断消减,市场反弹压力逐渐增大。其实,住房用地供应面积同比增幅明显,但仍未达到年初计划量的一半。因此,土地供应任务无法完成这个现实,还是没有改变。
既然计划供地量与实际供地量相差甚远,那么所谓的“创历史新高”也就显得黯然失色和无意义了。既然供地计划屡屡完不成,那么就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开发商的生计需求,就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有限的供地量引起土地市场持续的饥渴,小房企的下场不是被渴死就是被迫去别处找水;有实力的大房企会为有限的水源争抢到头破血流,导致“救命水”贵过黄金,终房价一飞冲天。
卖方市场争斗惨烈,买方市场又是另外一番场景:对于首次置业者来说,奶油已被撇净。十年来,中国的中高收入群体基本上已购置商品房。尚未购置商品房的群体有两类,一类是新组建家庭,还有一类则中低收入群体。他们面对的是更高的购房成本,更少的增值红利,但还是一房难求,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人在买房时都会只考虑重要的一个因素而放弃其他,将自身要求尽量降至低。
放弃郊区的高档住宅,为了子女就近入学,回到市区内居住,代价是放弃居住品质,住进更小的房子里。这是无奈的选择,亦是当下真实的写照。因此侃房哥以为,有房住不一定幸福。但到底是房子给了我们幸福,还是房子让我们失去了幸福实在是很难说清。
买房者除了为居住,重要的是附加在住房中的幸福感。侃房哥搜集到,买房者的幸福感受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买闹市中的房子为了购物方便、出行方便、娱乐方便、赚钱方便;买校园周围的房子为了子女就学儿童入托方便、进修方便、科研方便、就业方便、教育资源好、文化氛围好;买山边、水边的房子为了休闲方便、养老方便、旅游方便,空气好,环境幽雅;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地域的房子就医便利、生活安逸、享受便民措施多、社会活动多、各种福利设施完善;买商业区、工业区周边的房子为了上班近、做生意近、参与经济活动近,为了出租房屋有收益,经营活动有场地;买第二居所为了享受,为了改变单一的生活环境。
现如今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买房虽然不易,但也不能因此就轻易放弃了本该有的幸福感,该有的要求坚决不退让,不符合条件的也尽量不考虑。不要为买房而买房,终让买房变成一种牵绊。
免责声明:文章仅为“侃房哥”个人观点,不代表赤壁房产官方声音。
更多赤壁房产资讯敬请关注赤壁房网(www.cbf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