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上流传一个段子,说的是80后的苦逼遭遇,“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要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子,没进股市时,傻子都挣钱,进了股市后,自己成了傻子”。这个段子很能引起80后共鸣,越想越觉得自己苦逼。
真的苦逼吗?侃房哥还是拿房子来说事,分析分析”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子“这句话。房子是分配的,说的肯定是1998年房改之前的事,分配看似很轻松,实则不然,想分套房子的困难程度不比现在贷款买房小。要知道,那时的住房还是稀缺的,甚至紧缺程度比现在更加严重,有的一家好几口人要挤在一间屋里。在那个紧缺的年代,你想能分上一套房子。
先请你穿越到那个时代,看看你分到房子的机会到底有多大。
首先,要看你进的什么单位,干的什么工作。你要是进入政府机关当个公务员或者到了垄断国企,你分到房子的机会就大很多,你要是只是在一般单位工作,机会就很渺小了。
其次,分房子要熬资历,一般情况下也要在那个单位干够一定年限,刚工作几年就能分到房子,这个概率就相当于在半个月内你被天上掉的馅饼连续砸到3次。
再次,假如说你和一个同事是同年入职的,职位也一样,你们的资历都到了,但是单位目前就一套房子能分,给谁不给谁?这要领导说了算了,正好那个人是领导的亲戚或者亲信,你觉得你这次能分到房子的机会还有多大?
后再做个假设,你超级幸运,刚工作就进了很NB的单位,工作到了一定年限(10年或者20年甚至更长),并且领导对你也很好,恭喜你,你分到房子了。分房子时,你说你希望分个南北通透的90平米两居室,对不起,这个真没有。那时房子的面积普遍比现在小,户型也没现在的合理,能分上房子已经是足够幸运了,你还想“闹哪样”。
回到现在,虽然房地产市场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你毕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房子,而这个机会在过去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你甚至有机会在30岁之前就买房子,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