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套房首付
夫妻俩吃白水挂面
张丽红在北京拥有的个家是在单位附近租的破旧筒子楼里的一个单间。1998年她硕士毕业,和爱情长跑很多年的男朋友结婚。
“因为房租便宜,一个月才600元,我们在那个楼里住了5年,简直像噩梦,全部的印象就是爬满蟑螂的公共厨房和污水四溢的厕所。”“当时我俩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5000元左右,我算了一笔细账,决定先苦几年,多攒点钱买房子。”
200元的伙食费摊到每天不到7元,早饭中饭夫妻俩都在单位解决,还不敢要肉菜,晚上回家真的就是白水挂面,连个鸡蛋也不舍得放。“这样的生活,说出来别人肯定不信,可是靠自己力量打拼的外地毕业生要想在北京买房,这就是代价。”张丽红说。2003年,张丽红终于实现了愿望,如愿买了房。
和暴涨的房市一起
疯狂加入抢房大军
2004年,丈夫荣升处级,而她自己跳到一家外企。“收入一下翻了好几倍。到2005年,我俩年收入加起来20多万元,攒了钱放银行觉得亏,做股票又怕风险,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这时楼市被炒得越来越高,我们也动心了。”
所有人都在说,有钱就赶紧买房,肯定还会涨!所有的财经专家都在建议,房产是保值升值的投资。”张丽红回忆“抢房”的日子,“很多人买房子就像买白菜一样,几套十几套地买。”
一次,张丽红看中市中心的一套小户型二手房,总价100万元左右,和房主签了买卖意向书,交了房主5万元定金,没想到回家睡了一觉,房主就改主意了,“原来我看中那房子被一个煤老板给抢了,比我出价高10万元,还答应替房东双倍赔给我定金,我一天工夫白赚5万元。”可是,她没能高兴几天,一个月后,张丽红买下了同一个小区的另一套同样大小的房子,花了120万元。
多同时供3套房
为还贷焦头烂额
现在张丽红在外企已经升至高管,年薪80多万元,“你信么?这些年我手里从来就没有过多余的钱,一有钱就拿去买房了。”
随着楼市的一路暴涨,张丽红坚信自己有钱就买房的投资策略没有错,多的时候同时供着3套房,“我的公积金贷款,我老公的公积金贷款,还有一个商贷。”那时候他们一个月还贷款就要4万多元,生活依然很节省,因为想提前把贷款还完。
2010年,儿子上小学,张丽红出手买下了她家的第5套房子。“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家庭资产在不断增值,但是我的生活质量却并没有改变,甚至还不如以前。”每年只要一发了年终奖,别人置办年货去,她就直奔银行,提前还贷。
“还贷压力压得人喘不上气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遭遇裁员,在家闲了一年,每天提心吊胆,为一个月几万元的贷款发愁,幸好后来找到了工作。”
房子多可能成拖累
担心重税着急卖房
这几年,楼市新政不断出台,张丽红的心跟着上上下下,不安全感也越来越严重。随着个人住房按20%计税政策横空出台,张丽红的焦虑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她忽然觉得手里的房子像烫手的山芋。
“以前一直觉得给儿子多攒几套房子是安全的,可以住,可以租,可以投资抵押,可是以现在的形势看,征收房产税是迟早的事情,房子越多面临的房产税越重。我们的房子都要传给儿子,以后可能还要征收遗产税,房产也许会给他带来很大的负担。”张丽红忧虑地说。
于是,张丽红又开始着急卖房,她怕以后不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