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俄罗斯萨马拉市举行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领导人座谈会上,中方代表把赤壁青砖茶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全权代表。
这来之不易的荣耀让赤壁人民欢欣鼓舞。赤壁是欧亚万里茶道上的起点,是中国闻名遐迩的“青(米)砖茶之乡”。近年来,赤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谋划茶产业发展蓝图,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截止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2.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15亿元。特别是今年1-5月份,全市砖茶产量达1.5万吨,同比增长51%。
领导重视 科学规划
在羊楼洞竖立的那座“欧亚万里茶道源头”石碑前,细说着赤壁“绿色崛起”风云。
省、咸宁市领导对赤壁茶产业发展寄予厚望,多次到赤壁调研指导。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硬支撑。”省委副书记张昌尔要求:“加强产业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把茶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寄语和希望:“赤壁雄风今犹在,重振当年赵李桥。”
赤壁市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编制了《赤壁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擦亮百年品牌、延续百年茶香、打造百亿产业”战略思路,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即龙头示范培育工程,公共品牌整合打造提升工程,生产加工标准化提升推广工程,茶园基地开发优质改造工程,产业链条扩展工程,推动赤壁茶业跨越式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茶叶全产业链总值达100亿元,重振“万里茶道”雄风,实现我省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的跨越。
全力推动 做大做强
赤壁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突破口来抓,每月定期召开茶产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督办茶产业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了茶产业发展。特别在建好园区、培植龙头、擦亮品牌、健全网络、基地建设上大做文章,努力提升茶产业发展规模和质效。
坚持“引”、“扶”并举,全力培植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加工企业已达32家,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市级龙头企业5家,深加工企业9家。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其生产工艺及规模被誉为“中华之”。
全力打造赤壁青砖茶、米砖茶区域公共品牌。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件,知名商标8件,“羊楼洞砖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正着力打造国内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融合开发的全新发展模式,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5亿以上。赵李桥砖茶产业园先后引进洞庄、思庄、宜红等6家企业,完成投资额近7亿元。
加大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去冬今春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8万亩。
茶叶销售“遍地开花”。开拓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销售市场,在俄罗斯和蒙古国设销售公司2家,产品进入当地1000多家超市和销售网点;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直销展示窗口100多家。
深度挖掘 融合发展
近日,在央视国际频道“城市1对1,发现城市魅力”栏目中,赤壁籍名人成君忆、张建华对赤壁茶马文化进行了生动解读,张建华现场演示“小乔煮茶”, 观众掌声雷动。
赤壁市在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以节会扬名上实施“大手笔”,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深度挖掘茶叶历史文化,邀请学者、作家来赤壁考证和整理历史资料、撰写文章和剧本,延续赤壁茶文化历史文脉。请茶界泰斗、中国工程院的茶叶院士陈宗懋为赤壁市干部讲学,请黑茶专家刘仲华教授等专家,对青砖茶养生保健功效进行系统研究,汇编成书。央视科技频道《茶叶之路》、国际频道《北纬30°中国行》栏目播出了宣传赤壁砖茶历史的专题片。组织参加茶展会、茶博会,大力宣传赤壁茶文化。
引进卓尔集团,对羊楼洞等茶叶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以三玉川等历史名企遗址作销售点,让游客轻松买到“百年青砖”;建一批茶韵庄园和“小乔茶艺馆”,实现了旅游业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
在去年成功举办“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首届青(米)砖茶交易会”的基础上,今年续办第二届,进一步扩大节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