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故事是真的,当然,买的是假烟。学员也可以不买假烟,可以:1、按市场价十元买来三根真的中华烟;2、买真的两包白沙烟;3、自己贴50多元买包真的软中华;4、拒绝购买香烟,明说钱远不够;5、忠言相告,抽烟有害健康,早日戒掉烟瘾对恢复健康身体机能有好处。对于种解决方案,教练一定内心很恼火;对于第二种,大部分教练能接受;对于第四种,可能三个月都不能毕业;对于第五种,宽容的教练可能会容忍。一般来说,结局与第四种一样,能掏十元让你买中华的能是什么好人?对于第三种,相信大多数学员都这么做的,也就按期毕业。
现在,问题来了:假如有教练拿十元钱让央行买包中华牌香烟,央行该怎么办呢?贴50元买一包叫“暗伤”;买两包白沙叫创新。这些符合价值规律,换言之,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应该遵循。央行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也本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商业银行如同开路边店的店主,你给多少钱,我给你什么样的货,让我赔钱是不可能的,比如对待新房贷政策为何消极。
美联储经济学家评价不客观
近日,美联储有三位经济学家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行了评论,对于中国央行2008年执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不过,对于201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予以了肯定。美联储的三位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国情太不了解了,因为,以前驾校教练经常强逼央行买烟,现在可能少了而已。
众所周知,中国的央行与很多国家不同,我们的央行是政府组成部门,其在经济独立性上有所加强,其他方面长期未有变化。
央行的年度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上一年度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央行不可能执行截然相反的货币政策。
更多的民众对2009年和2010年央行实施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批评。当年,四万亿出台的时候应该未征询央行意见,至于是如何出台的,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去年初曾经详细描述过,也被广泛报道过,其中,李毅中描述,推出四万亿只跟他和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谢旭人(被间接告知的)商量了下,李毅中说:“我记得和谢旭人商量时,他说,毅中你别再出主意了,我兜里没钱了。”
就在前述那两年,央行放松银根,这两年放贷18万亿,是正常年景的三倍。货币的突然逆转有世界金融危机的因素,也有国内出口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所致。地方政府配合四万亿计划,至少举债12万亿(保守的数据来自审计署),但是,18万亿的新增贷款不可以与地方债简单相加,因为,地方债中相当多的来自银行贷款。
假如央行不放松银根,会出现的可能是,四万亿刺激下去,全部出现烂尾工程,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这跟驾校学员拒不买烟的后果是一样的。
无奈之下,央行贴钱买了包烟。
货币政策非
早日戒烟适应新常态
毋庸置疑,货币政策非常重要,但是,货币政策并非,不然,各国还要那么多经济部门干吗?
很多国家的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防通胀保持本币币值稳定。而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简单地看只有两个:“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修订后《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
一般有些经济金融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是矛盾的,要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中国央行的要求是四个目标都要做到好。通常,其他各国央行只有在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才会采取激进的货币政策措施,在金融稳定、经济增长恢复后均会逐步退出。
如美联储经济学家评论的那样,“这三位经济学家称赞了中国央行近的一些决策。他们发现,2013年年中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处于适度刺激状态,货币政策似乎降低了经济放缓的程度。”
本人多次提到,央行自2013年以来货币政策工具出现很多创新,包括定向向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低息借款,以此拉低企业贷款利率;定向降准等。
明显感觉到央行被驾校教练要求买烟减少了。同样,也能感觉到有两次是非自愿的,一次是5月找四大行座谈住房贷款;一次是9月底要求商业银行“认贷不认房”。
记性好点的应该知道,早在2005年的时候,央行出台了一个调控房地产的文件,后来被其他学员和教练废止了。现在的房价不知道是2005年的多少倍,央行的主要领导并未更换,难道他们不知道房地产泡沫的危害?那么他们还会放松控制房地产,这可能被买烟了。
虽然,现在都在谈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但是,我们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却依然停留在旧思路上:经济下滑就普遍要求央行放水;经济过热就让央行收缩银根,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尽管货币刺激是极端的做法,但是,货币刺激如同抽烟止痛,既不能达到止痛的效果,反而能上瘾伤身。解决企业负担过重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减免税,取消乱收费和反贪腐,而不是指望央行大幅全面降准。
更多赤壁房产相关资讯敬请关注赤壁房网(www.cbfw.cn)!